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2305
喜欢玉的人都知道“好玉不动刀”这句话。说的是精美的玉料本身就是赏心悦目的天地精华,仿佛是经过大自然之妙手雕琢,形状浑然天成,色泽莹润柔美,质地温润细腻,根本无需下刀雕刻。
曾经有一段时间,痴迷于和田玉。最爱的就是未经雕琢的籽料原石,尤其是俗称的“玩料”。这类料子,无论是光白籽还是皮色籽,玉质往往比较好,结构细致紧密,外表没有过多绺裂,内部也没什么杂质瑕疵。
记得当年心仪的料子,连个牛鼻孔都舍不得打,就那么揣在衣兜里,随时拿出来盘玩欣赏。有时也会拿起放大镜,细细勘察玉料上斑驳的磕痕,推测它过往的历程。
遥想亿万年前,从昆仑山上崩落的原生矿玉块滚下山麓,裹挟在玉龙喀什河与卡拉喀什河湍急的河水中,随波逐流蜿蜒北上,流向塔克拉玛干沙漠。从昆仑山上到两河下游,和田玉块的旅程充满了冲击、碰撞、分解、磨砺、淘汰的艰辛,体形、体质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山料保留下来的精华最终形成了籽料,栖息于水底或古老的河床下,温不增华,寒不改叶,静静地等待有缘人来发掘。
最终形成的籽料,虽不一定完美无瑕,但都堪称鬼斧神工。它们没有规整的形状,但是圆滑适手,流畅的曲线已非人力所能完成,远胜任何一位玉雕大师的功力。即使不琢,也是人间圣物。所以,面对比较完美的和田玉籽料,谁也舍不得动刀,即使不动刀也是天工一般。故有“好玉不动刀”之说。
与玩料相对应的被称为做料。这类玉料,在质地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瑕疵,如绺、裂、僵、棉、脏等,需要经过设计雕琢才能展现玉料之美,因而也有“玉不琢不成器”的说法。
可设计与雕工俱佳的优秀作品毕竟是少数。因此,如果你对器形、题材、雕工,甚至抛光都比较苛求的话,实在难以在玉石市场上找到称心如意的雕件。反到不如转而欣赏籽料原石,品味那时光雕刻出来的凝润与色彩,探究不加雕琢的率真和朴实。
这种崇尚自然简约和内在品质的理念用到酒上就产生了“好酒不加料”的观点。指的是真正的好酒从原料到酿造到成酒,完全是纯天然无添加的,如同和田美玉从山料蜕变为籽料的过程,不经任何人工修饰,从酒香到口味,用心品鉴均能体察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工。
恰如有着新疆名片之称的冰缇烈焰,原料全部选用新疆伊犁河谷的优质纯天然红提葡萄;发酵完全依靠红提葡萄表面自然形成的含有天然酵母的糖霜,在发酵过程中严格控制发酵温度以降低杂醇油和乙醛含量;二次蒸馏出的初酒还要去除酒头和酒尾,将各类醇、醛、酸、酯的含量降至最低;而在勾调过程中,凭借红提葡萄远胜于其他果品和作物的水溶性香味,根本无需使用任何添加剂。
正是由于选用高品质原料和全程无添加的生产工艺,成就了冰缇烈焰色泽晶莹剔透、酒体提香馥郁、口感凝润细腻,入喉回甘绵长、饮后唇齿留香的稀有品质。
其实并非所有的酒香都来自于天然原料,对于我们平时常见的粮食酒,也就是俗称的白酒来说尤其如此。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醇、醛、酸、酯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决定着酒的风格和品质。
所以当你闻或品尝白酒时,基本体察不到原料的香味,更多时候仅能感觉到酒精和酒糟味,以及其他难辨其源的香味。这些味道主要来自酿造过程中粮食原料的发酵环节,准确地说,来自酒曲。
常见白酒的原料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米、高粱、玉米、糯米;薯类的甘薯、木薯;以及高粱糠、米糠、麸皮、淀粉渣等。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法,原料中需要加入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辅料调整淀粉浓度,以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而在发酵过程中,还会用到由发霉谷物培养而成的酒曲。酒曲酿酒,使白酒中含有大量的醛类成分,醛类物质与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也就形成了复杂的、不同于其他蒸馏酒的独特香型。这也正是酿酒界所说的“曲定酒香”。
白酒酿造原料
发酵池
酒曲
不同发酵工艺酿成的白酒主要可以分为5种香型:酱香型(发酵温度60℃以上)、浓香型(发酵温度55℃左右)、清香型(发酵温度略高于50℃)、米香型和兼香型。
经由传统的固态发酵法酿造出来的白酒,香型已是如此繁杂奇特,遑论采用固液结合法和液态法生产的白酒了。更何况还有那些不法商家使用各种添加剂调和勾兑的、异香扑鼻的劣质白酒。
如此相比,以红提葡萄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二次蒸馏工艺酿造的冰缇烈焰,更胜在口味纯粹、酒体纯净,更能体现原料红提葡萄的香气与酿造工艺的特点。“繁华虽少减,高雅亦足奇”,说的正是这样的酒啊。
追求简单、纯粹和高品质日渐成为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和田美玉与冰缇烈焰,一个集山川之精萃,一个汇日月之英华。玉,是浑然天成的美玉;酒,是至真至纯的美酒。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好玉不动刀,好酒不加料,正是对它们最贴切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