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巨头提前行动“气荒”今冬大概率不会再来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2427


去年一度在南北多省蔓延的天然气“气荒”今年会否卷土重来?多位石油公司管理人士近日向记者表示,已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今年冬天“气荒”不会再来。

“去年这个情况是由多种因素叠加造成,我们的基础设施,包括储气库、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管网的建设这些年严重滞后。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下了一些硬指标,要求燃气企业必须具备一定调峰能力,但这需要时间。”中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公司副总经理王多宏说。

据他介绍,中石油今年做了充分准备,首先是进口,针对去年中亚国家出现极端天气导致设备出问题的情况,今年做了很多应对工作。其次,中石油自身也在加大产气力度。“经过去年这一局面,至少大家思想上有了一定准备。气仍然会紧张,但应该比去年有所缓解。”王多宏说。

中海气电集团副总经理金淑萍表示,对“气荒”问题,首先从国家层面已引起高度重视;其次,今年煤改气比去年更有计划,有了气源才改,没有气源不会盲目改。

“我们石油公司也在努力保供。例如,为了互联互通,中石油在全国管网关键的节点增加压缩机。储气库方面,今年从夏天就开始向储气库注气,在冬季来临前,储气库里的气是满的,冬季可以释放出来。”金淑萍说。

“此外,我们在所有的接收站都增加了液态装车台,这对整个市场将起到非常好的保供作用。中海油还联合各家企业推动南气北运,打通水运、船运及公路运输的多式联运。这样,到了冬季,我们可以把海南、深圳、广东接收站富余的能力输送到河北和山东。”金淑萍说。

据悉,中海油的第一个试点项目是将1000个集装箱LNG从海南装船运到河北,由此可在当地形成1000个罐的储备能力,相当于2500万方。如果周转四次,对河北省增量的供应就是1亿方。如果这一试点成功的话,下一步还会有500个到1000个罐运往山东。

“在大规模基础设施没有起来之前,如何度过这三年?从国家层面以及三大石油央企层面都在做工作。我们力争今年不出现气荒。”金淑萍说。

已在天然气全产业链投资布局的中城银信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佩宏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去年“气荒”的发生有一定特殊背景,预计今年“气荒”不会再有了,但气价难保不会上涨。

据他透露,中城银信此前已和多家上游大型企业合作,构成一级销售体系。但去年“气荒”最严重的时候,就算已经签好的供气合约也无法正常履行,“对方就算赔违约金也还是无气可供,因为有保供的政治任务。”

而今年为完成保供任务,中城银信已和业内多家LNG贸易运输企业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通过创新贸易模式、拓宽资源渠道,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及供应链体系,增强了整体气源保供能力。在下游市场,则引进多元经营理念,通过租赁站点的闲置设备,投资中小型战略LNG储备库,布局分布式能源站点。

更多有关磁力泵的知识文章,请百度搜索“上海家耐磁力泵厂”官网,(https://www.shcilibeng.com)更丰富、更全面的“磁力泵”、“高温磁力泵”、“高压磁力泵”、“高温高压磁力泵”、“氟塑料磁力泵”、“高压磁力漩涡泵”、“自吸式磁力泵”原创知识文章、技术资料、故障解决方案等您来分享!销售咨询技术热线:02164096960 ;13601667253。

未知来源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