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投后短板 海航投希尔顿浮盈逾 20 亿美元的秘诀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1823


在最近结束的《财经》年会上,海航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向东的一番话引发不少关注:“想投资,不符合国家战略这不行,不能乱投;我(海航)是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投得合适,咱们才挣钱。”

谭向东还表示,海航投资希尔顿25%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八个多月的时间“挣了20多亿美金”。

然而对海航来说,投资希尔顿的浮盈数字不只带来了财务上的信心,更重要是一种宣誓:中国投资者不再是“人傻钱多”的冤大头,而是有能力通过投后管理来取得海外投资成功的“聪明的资本”(smart money)。

那么海航“玩转”高难度的海外投资的秘诀在哪里呢?

第一,要与被投企业建立互信的关系

一年前的 10 月,海航宣布了投资希尔顿的重磅消息,引来财经界巨大关注:中资企业入股外国公司,常常会面临巨大的沟通与合作的挑战,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做好投后管理,这对投资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海航是否能通过这场“联姻”,和希尔顿酒店集团真正成为“幸福一家人”?一家中国企业,要想在希尔顿这样在全球久负盛名的明星企业的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一年之后,我们得到了阶段性答案。今年11 月,希尔顿酒店集团的全球董事会在上海召开,海航集团派出董事出席。据列席会议的高级财务顾问透露,海航集团派出的董事得到了希尔顿董事会的尊重,这表明双方的合作是基于互信基础之上的。

11月初,希尔顿集团 CEO Christopher J Nassetta 在上海接受了彭博社专访,着重表达了他对中国市场未来的信心,并表示希尔顿将在2025年时在中国运营超过1000家酒店。同时,他也表示了对大股东海航的信任,认为海航对希尔顿的投资是真诚的战略投资,而非简单的杠杆投

 如果看这笔交易相关的贷款情况,我看到的数字只有大概30%40%的杠杆率。所以我认为他们的投资是很扎实的,他们也对我们很有信心,打算长期持有。我没有理由怀疑这一点。”

第二,要遵循扎实的商业逻辑和相似的企业文化

投资不能只讲究金融技巧,要取得长期的成功,必须依靠经得住检验的商业逻辑。

在同一个采访中,希尔顿CEO Nassetta表示,海航作为深耕航旅业20多年的企业,能和希尔顿形成很好的战略协同效应。他说:“HNA 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准备进行合作,包括HNA在航旅方面的很多资源,特别是航空、在线旅游和旅行社等业务,我们还希望能把相互的客群进行打通。”

不难看出,海航和希尔顿在产业链上的高契合度,是双方能够进行真诚合作的商业基础。

除此之外,海航管理层一直提出的“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分享、大众成就”的理念, 鼓励包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和企业;海航近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慈善公益行动,也赢得了欧美主流社会的认可。

而希尔顿也非常注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和支持公益事业,通过植树、肥皂回收、向环保组织捐款等方式降低自己的碳足迹,还通过从当地采购、提供技能培训等帮助社区发展。双方相似的价值观,为中、美两家企业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第三,要有满足海外监管要求的能力

要成为世界顶级企业的股东,满足海外监管机构对公司财务、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硬性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希尔顿之外,海航的海外投资涉及欧洲、美国、澳洲、拉丁美洲等诸多国家地区, 能够满足各地不同的复杂的监管要求是海航进行全球投资过程中练就的硬功夫。

不久前,海航集团及旗下子公司两个投资项目,分别通过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和爱尔兰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of Ireland)对公司 CIC(Change in control application)的审核。

众所周知,英国是目前世界上金融服务最完善、最健全的国家,对企业金融行为监管十分严格。同样,爱尔兰中央银行是爱尔兰国内权威金融监管机构,也是维护欧盟金融体系稳定的金融监管者之一。获得两家欧洲权威金融监管机构的审核通过,有助于提升国内外监管机构及合作伙伴对这家中国世界 500 强企业的信心。

所以,拥有以上三个条件,是海航成功投资希尔顿的秘诀。这起投资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极具标志性的案例。以此为例,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通过挑战投后短板,获得全球化发展道路上更大的成功。

未知来源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