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77
上海电气临港基地的生产车间内,呈现着世界核电产业最为壮观的生产景观。20多米高的核电装备被精细打磨,最庞大的体积与最精密的技术在此并存。
上海电气是国内核电制造领域历史最久、业绩最多、配套最全的制造集团之一,30多年的发展轨迹与中国核电产业的壮大几乎同步。目前,上海电气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核岛、常规岛、辅助设备、仪控仪表完整产业链的核电装备制造集团。10平方公里规模的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制造基地以火电、核电、风电、输配电、重工五大产业为核心,形成了集特大、重型、超限装备制造能力于一体的标志性产业集群。
“临港基地投资60个亿,厂房、设备、加工技术都是最新的,购买了大批高端技术装备,极大地保障了我们装备制造的高水准。”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核电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朱根福介绍道。他对早报记者表示,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装备企业有后发优势,目前的装备能力甚至可以比欧美企业的更先进。
2014年,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在临港基地成立,该集团下属企业包括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凯士比核电泵阀有限公司、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上海核电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
早报记者在一机床生产厂房看到,在核岛关键设备堆内构件的制造中,上海电气应用了大功率激光焊接技术。如果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堆内构件则是核反应堆的心脏部件,技术含量和精密度要求高,制造难度极大,其设备质量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据介绍,这也是全球首次将激光焊接技术用于反应堆堆内构件的重要焊缝上。
“激光焊是高能束的焊接,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变形特别小,有加工余量。二是技术稳定情况下,效率特别高。焊缝性能也很好,可以更窄。”朱根福对早报记者说,有的焊缝,原来一个焊工可能要焊上一天,但用激光焊不到10分钟就解决了。焊缝是最容易疲劳的部位,对于核岛内重要部件而言,对焊缝要求尤其高。要解决焊缝变形往往需要花费巨大成本,采用激光焊之后,焊缝的变形相对其他焊接方法变形更小。
据早报记者了解,上海电气还在积极探讨在蒸汽发生器管子管板焊接、堆内构件堆芯罩焊接等主设备制造中引入焊接机器人系统的智能化制造方案。
除了建造厂房、购置全球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重要工具工装外,上海电气还在临港基地建成了全球最先进的主泵全流量试验台架,仅台架本身的投资已经超过3亿元。该台架不仅可满足二代改进型轴封型主泵的测试,还可以进行三代核电湿绕组型主泵的全流量测试。目前,上海电气正在积极研发CAP1400/ CAP1700 50Hz湿绕组电机主泵,开拓新的核主泵市场。
经过多年的核电装备生产经验积淀,目前上海电气在核岛主装备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2%,其中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达到85%。上海电气的核电核岛产品,覆盖了当前中国核电市场上所有机型,包括第二代核电,第二代核电改进型M310、CNP1000和CPR1000,第三代核电AP1000、EPR和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CAP1400,以及具备第四代核电技术特征的高温气冷堆等所有主设备产品机型。
朱根福说,在中国市场上,中国装备业已经完全按照国际要求在推进产业发展,比起任何国家来说,标准只高不低。“现在我们完全执行三代(核电)的标准了,这些安全要求、技术标准要求、技术参数要求,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国市场国际化了。接下来的目标,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国际市场中国化。到时候,在海外很多市场,就是中国企业去参与、去竞争、去服务。”
2015年3月,上海电气与法国阿海珐AREVA集团合作,承担了南非Keoberg核电站6台更换蒸汽发生器的设备供货任务,这是国内装备制造企业第一次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直接向国际市场供货的大型核岛主设备项目。
“为什么德国的产品在中国那么受欢迎?首先德国的产业工人、德国的产业环境值得你相信,我和德国人打过很多交道,他们的技师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是这个事要做到我自己满意。”朱根福说,要使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严谨、诚信的氛围必不可少。在三代核电技术的带动下,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软实力也得以提升,技术能力、装配能力加上队伍保障,中国装备业未来不愁出不了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