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1328


    中国工业报记者 于 慧
  编者按:3月3日,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多位电力行业资深人士参加了两会,并对当前电力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提案。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全国人民关注的两会上,代表们的相关提案究竟重点涉及了哪些?具体建议了什么?本报将两会代表提交的有关电力、能源的相关议案、提案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刘振亚: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发言中说,李克强总理在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国家电网公司正在构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一项有效投资,将对稳增长调结构发挥关键作用。应把建设我国的能源互联网作为“十三五”和“十四五”的战略增长极。
  刘振亚说,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实质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其中,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智能电网是基础,清洁能源是根本。目前,特高压技术的成熟已经可以解决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技术问题。
  刘振亚表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如果我国着手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从“十三五”到“十四五”的十年间,每年电网投资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再加上电源侧配套投资1万亿元,每年2万亿元的投资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消化钢铁产能2000万吨以上,风电产能4300万千瓦,光伏5600万千瓦,可为装备制造业创造6000亿元以上的增加值,每年增加就业岗位200万个。”刘振亚引用上述数字说,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有效治理雾霾。加快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可以保障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将分别达到10亿千瓦和17亿千瓦,清洁能源的比重分别可以达到18%和26%。通过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我国可将碳排放峰值控制在101亿吨左右,峰值降低24亿吨,达峰时间可从2030年提前至2025年前。
  李小琳: 尽快制定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  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大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小琳提交的四份提案及建议,内容涉及产业园区能源系统整合升级、电力“十三五”规划、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电转气技术等方面。
  李小琳建议,应从多方面促进中国新能源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进一步促进新能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提案中,李小琳建议中国不仅要大力推进能源互联网新型技术和商业模式,加大对新技术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还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提升新能源消纳比例。
  李小琳还提出,要准确认识新常态下能源电力发展规律,科学编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准确认识新常态下能源电力发展规律。在深入分析新常态下,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电力需求增长预期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今后五年的电力发展规模、结构布局、发展重点以及配套保障措施。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制定程序,保障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关于集中开展产业园区能源系统整合升级的建议》提案中,李小琳认为,集中开展产业园区能源系统整合升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既是推进能源革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用能成本的重要抓手,又是拉动经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此外,李小琳还颇为关注电转气这一新技术。她在提案中建议,应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相关实验研究平台以及示范项目的建设,利用好国内外技术研发能力,推动电转气产业的快速发展。
  刘绍英:湖南应优化调整火电产能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德力电力有限公司职工刘绍英在提交的一份《关于控制火电发展加快推动能源绿色发展转型的建议》提案中提到,“2015年湖南电网全年统调火电平均利用小时3096小时,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其中,20万千瓦及以上公用火电平均利用小时仅为2882小时,火电装机规模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尖锐。”
  要缓解这一矛盾就必须进一步优化调整火电产能,促进清洁能源与常规火电和谐发展。刘绍英建议,现阶段应控制火电发展,加强对火电项目的审批监管力度,科学规划火电项目未来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大容量、高参数、节能环保性能好的先进火电机组优先发展,并逐步关停、淘汰小容量、低性能、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火电产能,走高效化、集约化、清洁化的火电发展道路。
  同时,就清洁能源发展,刘绍英认为,引导加快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只有构建基于特高压的中国能源互联网,才能大幅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促进西南水电加快开发,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需求。她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强电力统一规划,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能源互联网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战略,加快特高压主网架建设,满足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消纳需要。
  贺禹: 建议核电按基荷运行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提高电网资源配置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表示,发展核电是中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他介绍,在去年提案呼吁规模化发展核电、大量替代非化石能源的基础上,今年其所提的提案将主要聚焦于明确核电的基荷运行地位。
  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不合理导致环保问题日益突出。贺禹分析说,在考虑经济新常态的情况下,203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大约在55亿吨标煤。从能源供给侧结构来看,预计到2030年水电装机极限达到约4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乐观预计也分别达到4亿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占届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分别为7.17%、4%、2.74%、1.27%。
  中国承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尽早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他认为,如果要实现20%的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2030年核电装机应达到1.2亿~1.5亿千瓦,占届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5%左右才能有效支撑。所以,发展核电是中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我国核电在运机组30台,装机2856.6万千瓦,在建机组26台,装机2945.9万千瓦。在运装机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仅1.8%,发电量约占全国的3%,远远低于核电在全球电力供应中的比例10%。贺禹解释说:“一方面,我国核电发展的规模还太小,需要在未来15年中坚持规模化发展,新增70~10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使其在电力供应中占据相当的比例才能有效支撑我国减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与美、俄、韩等核电占比较大的国家对标,向这些充分利用核电特点的先进国家学习。

 

    更多有关磁力泵的知识文章,请百度搜索“上海家耐磁力泵厂”官网,(https://www.shcilibeng.com)更丰富、更全面的“磁力泵”、“高温磁力泵”、“高压磁力泵”、“高温高压磁力泵”、“氟塑料磁力泵”原创知识文章、技术资料、故障解决方案等您来分享!销售咨询技术热线:02164096960 ;13601667253。

未知来源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