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采油管理区改革引发“蝴蝶效应”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1511


  今年,上游板块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低油价,保效益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按照西北油田分公司的部署,采油三厂积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采油队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采油管理区的建立引发了“蝴蝶效应”。
  整体外包:机制改革的“急先锋”
  十一区项目管理部成立备受关注,前来调研的领导络绎不绝。除了该部是采油区管理的一个“窗口”外,更重要的是该区块是采油区改革下的“另类”。
  “区块整体业务外包,这在西北油田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该区块副经理陈伟告诉记者。
  13个人,承担起十一区项目部的所有管理工作。据了解,该管理部的前身是采油三厂采油二队,年初时员工27人。从采油队到管理部,优化了14名员工。
  为了顺利完成整体业务外包,该厂引进专业化队伍,与采油管理区十一区项目管理部形成市场化运营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转变生产运行方式,优化管理流程。
  目前,经过一个多月的独立运行,塔河十一区实现安全平稳生产,日均产量保持在340吨。
  机制建设:管理模式的“扁平化”
  采油管理二区是该厂采油区改革后新成立的两个采油区中的一个。8月24日,记者在该区TP10计转站碰到副经理陈灿。
  陈灿告诉记者,称谓改变了,但是肩上的担子还是一样。对他而言,采油区的改变重点是管理模式。
  根据改革方案,采油区着力构建扁平化的管理,该区原油的5个行政班组“减肥”,成为“一室一中心”,班组少了,管理层级“瘦身”,管理效率自然提升。  “TP119井原油集输至TP10计转站,但是TP119井属于采油队管理,而计转站曾属于集输队,如果该井井口回压升高,要找问题,就需先联系集输队,看计量或者阀组是否有问题。”陈灿说,“以前,往往一个简单问题,要跨单位协调解决,影响处理效率。”
  如今,采油区改革后,地面计转站也归采油区管理,再加上机构改革,管理由“曲线”变为“直线”后,该井的问题在“安全生产运行中心”内部就可以轻松解决。
  目前,采油区管理已经走上正轨,下步,该厂将逐步建立适合于采油管理区的流程管理体系。
  信息建设:提升管理的“助推器”
  在该厂监控中心的显示屏上,大到井场、抽油机,小到皮带轮、取样瓶,都能看到一清二楚,全厂油井的生产数据能够实现自动采集,实施监控,管理效率获得极大提升。
  该厂厂长程晓军说,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实现对生产运行全过程实时监控,极大地压缩了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中的低效工作量,有力支撑了油公司体制机制及采油区改革的建设。
  信息化建设支撑采油区改革,同时,采油区改革也倒逼信息化建设。近日,分公司首个注气远程监控系统在该厂使用成功,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技术员足不出户可掌握注气纯度,瞬时注入量等数据。这是该厂近期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之一。
  据了解,下步该厂依托信息化建立移动化办公下的新体制、机制,最终打造成“生产现场可视化、数据采集自动化、动态分析及时化、生产指挥最优化,辅助决策智能化”。

    本文由上海家耐磁力泵厂(https://www.shcilibeng.com)转载发布,本厂专业生产“高温磁力泵”、“高压磁力泵”、“高温高压磁力泵”、“氟塑料磁力泵”等。销售咨询技术热线:02164096960 ;13601667253。

未知来源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