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3979
“十二五”以来,在胜利油田信息化管理中心和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的指导、支持下,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紧紧围绕采油工程核心业务,夯实工程数据基础,加强采油工程信息化建设研发、技术支持和服务,全力打造采油工程决策支持系统。同时,政策利好助力石油开采仪的开发,也帮助石油行业更进一步。
“数据是基础。”中石化高级专家、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汪庐山说,“夯实源头数据基础至关重要。”
标准和机制建设是“游戏规则”,也是数据畅流的保障。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根据油田“数据中心”的整体设计,结合采油工程领域的业务特点和工作流程,完善了数据库标准结构,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了涵盖油藏工程、采油工程、钻测录工程、地面工程的采油工程专业应用数据库,实现了采油工程源头数据向油田数据中心的实时加载。
如今,采油工程专业应用数据库每日定时同步加载油田“数据中心”数据,包括源头数据、分析化验、钻测录、测井成果、开发月报等737张数据表,日均同步记录数12.1万条,已成为采油工程系统领域最重要的数据支撑。
数据基础搭建牢固后,围绕采油工程核心工作,面向不同主题业务,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建设了“胜利油田采油工程决策支持系统”,搭建了油田采油工程信息化的基本技术构架和应用平台。
在采油工程决策支持系统中,他们开发了工程信息集成、工程数据处理、作业设计管理、钻采方案管理、钻采专家支持、方案辅助编制等应用功能,为各级管理、科研人员开展技术适应性分析、科学决策、方案制定及优化提供信息支持。
汪庐山介绍,目前,该系统在胜利油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为采油工程的精细管理、优化运行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实现了信息化对采油工程主体业务的效率提升和工作流程优化。
如今,单井的钻井、录井、试油、生产、作业、动态监测等信息,以及区块单元的地质、油藏、井筒、生产动态等信息的全方位集成展示,实现了13720口井设计、106个工程方案编制和58个区块单元的实施效果跟踪。
“这一系统在方案设计优化决策支持上的效果显著。”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逐步建立起不同工艺的配套模式,支持方案优化编制。针对注水工艺形成了适合不同油藏、井况、工况的7套标准化分层注水工艺管柱配套模式;针对复杂结构井完井工艺,分析整理了23套工艺管柱配套模式;针对举升工艺,形成了24种常用举升工艺管柱配套模式;初步建立了涵盖修井完井、采油、注水、压裂、稠油热采、堵水调剖等6类主导工艺的47个典型案例。
另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还搭建起采油工艺优化软件共享技术平台。根据采油工程主导工艺需求,结合油田实际,他们充分发挥工程软件对方案编制及单井设计优化的支撑作用,加强采油工程专业软件管理,提高投资效益,逐步建立具有胜利特色、适用于不同工艺类型的主流软件技术系列。
本文由上海家耐磁力泵厂(https://www.shcilibeng.com)转载发布,本厂专业生产“高温磁力泵”、“高压磁力泵”、“高温高压磁力泵”、“氟塑料磁力泵”等。销售咨询技术热线:02164096960 ;1360166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