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2376
闯市场,拼的是技术。4月5日,在江苏白玫化工有限公司所属的淮发17井,江苏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成功实施该油田首次盐井侧钻工艺,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而且开拓了新的外部市场。
一口废弃多年的盐井开出“新枝”,重新“复活”。这是国内行业领域首次尝试采用侧钻的方式,沟通底部腔体,为废弃盐井重建生产通道,恢复生产。
在修井技术人员“工匠”般的手艺之下,该井不仅在预定深度精准进入目的层,而且窗口平顺、井眼规则,全程不卡不堵,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
闯市场,敢于挑战别人认为干不了的事
油价持续低迷,开发投资大幅压缩,修井工作量也随之急剧缩减。面对生存危机,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以技术多元化发展,拓宽自身业务量。
该中心成立了《非烃类井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将非烃类修井作为效益增长点,并在矿开13井、苏盐12井等多口井成功实施特殊修井技术服务。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技术人员又把拓展业务的目光放在了地方企业的盐矿修井技术服务上。江苏省淮安市是国内真空盐、芒硝、纯碱的主要生产基地,是拓展修井技术服务项目的潜在市场,然而当地的盐化工企业均有自己的服务队伍,想要从别人碗里分一杯羹,谈何容易。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是我们寻求工作量的机会。我们需要做好市场分析,找准方向,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愿意干别人觉得不好干的活,敢于挑战别人认为干不了的事,来打开市场的大门。”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叶红说。
这位有二十多年修井技术经验的技术负责人不仅上门到各家企业进行技术推介,而且带领技术人员主动收集对方的生产信息,并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潜在的增效点,给出针对性的修井方案,力争让对方动心,让客户采纳。
淮发17井原本是客户手中的一口高产芒硝井,由于在一次作业中,中心管断脱,整个生产通道里堆满了井下落物,横七竖八,杂乱无章,活活堵死了生产的“咽喉”要道,以致于报废长达3年。
“我们分析认为这口井可以采取侧钻的方式,避开报废区,重建生产通道。虽然整个腔体边界不清,不确定性因素多,但是,只要我们从施工工艺上做好盐井侧钻与油井侧钻的技术对接,充分发挥我们在长裸眼侧钻方面的技术优势,就能够达到施工目的。”对这口井的修井思路, 叶红说。
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盐井侧钻项目组,以多部门、多专业联合攻关的形式全力提供技术保障。
高效侧钻,以最经济的方式确保入腔
对客户来说,最佳的修井方案就是尽可能得到最高的效益回报。由于报废段长达70米,客户希望以最短的裸眼长度入腔,这样新建生产通道能尽可能靠近开采高效区,确保提高采收率。
此外,出于客户成本考虑,不能采用随钻测量设备,只能通过调整钻具结构和钻进参数的方式来控制造斜率,这近乎“盲打”的方式又将施工难度升级。能否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佳的施工效果,考验着修井人员的技术能力。
“通过对以往侧钻经验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低钻压、高钻速的方式,来有效控制造斜率,减少井底水平位移,确保钻头能够进入腔体中心区域。”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工艺所副所长钱红彬说道。
在这场技术与经济的双重考验中,这名工程技术战线的80后技术新秀,将生产需求和专业特长进行充分融合。在油田首次开展的非烃类井侧钻工艺方案设计中,他对常规侧钻工艺进行各项优化,提升盐井侧钻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由于芒硝腔体较大,新通道无法实现水泥浆固井,他设计的套管防掉工具不仅实用、耐用,还以低成本来实现套管防掉的目的。此外,为保障施工质量,他首次将无固相钻井液的设计思路引入到大修侧钻中,在有效降低施工摩阻的同时,还能有效保护地层深处的盐硝层。
为确保施工万无一失,技术人员还从加重循环液配比、快速补充液量等各方面制定应急预案,做好突发溢流、地层漏失等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对我们来说,想要啃下盐井侧钻这块‘硬骨头’,就必须要从技术、经济以及施工过程中考虑所有风险点,做好充分的准备。”钱红彬说道。
拿出最佳状态,用心打磨每一个操作环节
3月25日,背负着开拓新市场的重任,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大修一队远赴淮安市赵集镇修井。
这是一支有十多年侧钻经验的队伍,曾经在油田创造多项施工纪录,然而盐井侧钻对他们来说确是人生首次。一双修油井的手,能否修好盐井呢?
除了技术上的考验,他们还要面对市场的考验。客户要求修井周期不能超过15天,同时在施工费用上,客户给的是“一口价”,完全不按施工工序结算。也就是说,如果施工发生障碍、延期,所有费用全要自己承担。
队长宋广宁说:“闯市场,赚钱还是赔本,考验我们真功夫。我们需要用心打磨每一个操作环节,拿出我们最佳状态,用油田人的修井品质赢得客户信任。”
修井人员分班接力,24小时连续施工,以高质量保证施工无间断,操作零失误。技术人员分专业合作,24小时进行风险监控,根据地层情况实时调整钻井液性能,以高效率完成施工任务。
从搬迁、通井到侧钻再到最后的模拟测试,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仅用了10天就顺利完成了所有施工,不仅在预定深度精准进入目的层,而且窗口平顺、井眼规则,全程不卡不堵。该井投产后,产出高品质芒硝,满足了客户的要求,赢得了客户的称赞。
“这口井的成功实施不仅创新了技术,而且锻炼了队伍,坚定了我们通过提升技术竞争力开拓市场的信心和决心。”叶红表示。
更多有关磁力泵的知识文章,请百度搜索“上海家耐磁力泵厂”官网,(https://www.shcilibeng.com)更丰富、更全面的“磁力泵”、“高温磁力泵”、“高压磁力泵”、“高温高压磁力泵”、“氟塑料磁力泵”原创知识文章、技术资料、故障解决方案等您来分享!销售咨询技术热线:02164096960 ;1360166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