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1849
上年外贸减少,但顺差扩大了五成,14年的钢贸问题也随着一带一路的基建消耗,及高铁的外推,逐渐淡出视线。但外贸形式依然没变,总体低迷。
国庆那天汇率抖了抖恢复稳定。虽然外贸一直顺差,但人民币却在这几年好像一直在慢慢地被大家卖出,慢慢贬值,元芳你怎么看?
按我想加入sdr,结算方便了,有这个预期,而且中国发展有看头,人们会愿意持有人民币才是,为什么实际却是相反,是什么人在卖出人民币?
回到房子这边,有些城市限购,以及提高首付比例其实很好,能控制流入的热钱,也能控制杠杆。虽然房价很高,但同样觉得不会硬着陆。
虽然一带一路像是西部大开发进行着的,但人们能有效利用这些网络创造财富仍需时间。人口依然会高密度集中在北上广深。需求在那。
产能过剩什么的,现在觉得数字大不是问题,国内人口基数太大,这个问题还是得算人均。
觉得接下来的问题,可能是农业。一方面,全球外贸低迷,我国也不例外。这种时期选择保守型的行业投资,风险比较小,更何况我国农业比较落后,值得投资。
我国1971年开始计划生育,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45岁了。而中国人均寿命,男74,女77,这个随技术发展只会增不会减。加上观念等其他问题,新生人口逐渐变少。
城市化至今,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了。另一方面农业科技虽有进步,但未普及。由于没有相关数据,这里只是推断。
虽然年轻人少了,但总人口反而在增多。有没有人种粮或许是个事。近几年来,我国虽然一直保持贸易顺差,但农业的贸易逆差却在不多扩大,这将成为未来几年比较严重的问题。
但有个好消息,近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大热,人力逐渐被机器代替,而且发展中的中国,对工业制品的需求是会递减的,这部分需求,将转自一带一路连接的东南亚其他国家及非洲。这意味着一大部分底层工人需要面临转型选择或技术深造选择。
所以说好消息吧,这部分人可以选择学习农业技术,农业将会变得吃香。为什么呢,为了解决农业的问题,以及工人就业问题,政策是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