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开放共享苏皖两省实现远程异地评标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4427


    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智能协调系统的高效利用,是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交易市场体系的迫切要求。自去年以来,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63号、发改法规〔2017〕357号等文件精神,在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基础上,以“智能化”为突破口,高水平建设“跨层级、跨行业、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智能协调系统”(以下简称“远程异地智能协调系统”),聚力创新“评委异地化、评标远程化、监管智能化”,实现了全省各行业、各地和兄弟省市跨区域的远程异地评标资源共享、智能高效,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夯实制度基础,健全制度保障。为健全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省中心参照国家标准,印发《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CA互认和远程异地评标协调系统改造技术文档的通知》(苏公易发〔2017〕75号)、《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的招标投标行为,提高招标投标工作效率,促进省内专家资源高效共享。同时,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远程评标协调、电子监控、评标室和专家抽取室改造,为远程异地评标系统高效运作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科学统筹部署,推动区域一体化。全省一体化远程异地智能协调系统于2017年5月展开建设,在2017年12月份全省统一开展系统调试,并在江苏省盐城、淮安市试点后,于2018年1月份在全省范围内正式上线运行,2018年4月,尝试向跨省区域进行远程评标试点工作;省中心在过程中积极推动构建全省各行业、各地以及与兄弟省市跨层级、跨行业、跨区域的远程异地评标体系,为国家开展跨区域交易服务和区域一体化合作“先行先试”,同时也为实现区域联盟乃至全国远程异地评标体系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典型示范。

    三、运用先进理念,促进评标智能化。“远程评标智能协调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理念和技术,构建全省远程异地评标体系“智能化”应用。在遵循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利用数据交互技术,以流媒体监控技术、敏感信息加密存储技术为辅助手段,实现在保密状态下达到全省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同时利用人脸识别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与已建成的专家人脸特征库进行特征分析,并将远程异地评标系统与各地门禁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专家无停留通过门禁系统。各地专家们通过音频、视频、图像实时交流,整个评标过程都有视频监控,全程有迹可循、有据可考,进一步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有效减少和限制围标串标情形,实现评标“智能化”。

    四、创新纵横对接,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省内在远程异地评标功能基础上实现了更高效便捷的远程模式,在与安徽跨省远程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通过远程抽取、异地评标进一步促进了评标专家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专家库资源共享问题,大大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的不断发展,将优质专家资源横向在省内共享、对省外开放,纵向与国家的综合专家库对接,实现专家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互认共享。为江苏与更多省份开展区域一体化合作提供了有力借鉴。

    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智能协调系统的运用,强化了评标流程监管服务与省内资源共享,同时有效连接国家专家库,推动纵向横向全公开,充分确保远程异地评标的公平、公正、规范、有序,进一步实现跨区域交易服务和区域一体化合作,为国家开展跨区域交易服务和区域一体化合作再助力。

未知来源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