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为江苏丹阳产业转型插上翅膀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2587


  2014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展示交流会近日在江苏丹阳市举行。目前丹阳市依托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军民结合型产业,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军民结合型企业,拥有了一批具有国内外高端科技含量的军民结合型产品,并逐步在航空航天领域走出了一条军民结合的互动发展之路。
  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司长尹卫军表示,丹阳是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集聚了一批国内知名的骨干企业,在精密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特色突出,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军工配套基础较好。技术成果转化应用需要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参与。希望江苏结合自身产业结构和特色优势,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因地制宜促进军民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为国家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探索新的路径,积累更多经验,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高端项目引领产业发展
  “江苏恒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目前T300碳纤维已成功规模化生产,高端的T800碳纤维已通过北航、北化检测,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具有千吨级碳纤维产业化能力的企业,也是我国碳纤维产业链最齐全的企业。” 
  丹阳市发改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恒神投资46亿元主攻的碳纤维项目,大力神铝业有限公司也成为第一家轧出3米宽度铝板的民营企业。丹阳精密合金公司成为国内惟一掌握大型复杂薄壁膜铸造核心技术的企业,并荣获中航工业公司颁发的“鲲鹏奖”;呈飞精密合金公司成为国内惟一能生产航空超薄(0.03~1mm)钛合金的企业。
  目前,丹阳市从事军品配套企业50多家,4家企业取得了军品“三证(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保密认证和质量认证)”,11家企业通过了保密资格认证,另有6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部分企业还承担了军工“973”计划项目。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需求,以市精密合金、呈飞精密合金、恒神碳纤维、大力神铝业、奇一科技等重点企业为代表,基本建成了涵盖高性能金属材料、高端纤维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新材料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生产基地,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高温合金企业集群。
  2013年,丹阳市被江苏省经信委、国防科工办批准为江苏省首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并且在丹阳建立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也列入了国家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今年4月份,工信部批准丹阳市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
  技术平台助力科技创新
  一直以来,丹阳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研究院、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等国内外尖端科研机构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丹阳市军民结合产业现拥有32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丹阳市已有200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既是催生新技术的摇篮,更是建立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创新体系的基础。
  目前,丹阳市正在建设完善的江苏省(丹阳)高性能合金研究院、江苏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巍华特种金属实验室、丹阳航空航天院士工作站、丹阳航空航天产业研究院等5大科技载体,均由相关院士领衔,尤其是航空航天院士工作站更是一举聚集了国内涉航领域的14位院士,成为全国创举。4位院士分别与丹阳市泉达航空动力公司、精密合金公司、呈飞精密合金公司、昊泰气体设备公司4家企业签署了活塞式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精密铸造、钛合金成型、空间环境等4个专业院士工作站。
  “丹阳市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战略新兴产业,集研发、生产制造、现代服务于一体、产值达千亿级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园区负责人介绍,该园区分为核心一区和核心二区,核心一区位于开发区,重点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新材料和功能材料四大产业,建成后将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复合材料生产基地,预计到2020年年末,产业年产值将达600亿元。核心二区位于吕城镇,重点发展高性能合金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空港服务三大产业,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航空航天高性能合金的主要生产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民用飞机维修基地,预计到2020年年末,产业年产值将达400亿元。未来将围绕丹阳沿江四镇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逐步实现向航空航天领域转型,形成一个沿江转型培育板块,使其与核心区相互补充和支撑,使航空航天产业园成为丹阳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发展引擎之一。

未知来源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