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桶油”联手保供 天然气紧张有望逐步缓解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428


北方供暖季天然气供应紧张、价格大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日在上海举办的2017中国油气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三桶油”同台表示,正在加大互联互通、增加进口力度,实现多措并举联手保供,并着眼于短期、中期等阶段天然气市场需求,保证天然气市场的稳定供应。由于季节性因素,天然气消费在冬季面临高峰,加上今年以来,清洁采暖等措施的推动,让冬季天然气的供应紧张备受市场关注。“就目前来说,应该还没达到‘气荒’的地步,只是局部的缺气被放大。”中海油气电集团财务总监兼总信息师金淑萍表示,事实上,今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油气公司的供应增速已超过20%,相比前三年每年5%6%的增速大幅提高。金淑萍表示,作为液化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商,中海油早在上半年就开始布局海上浮仓,为天津接收站增加每天1400万立方的外输能力,同时租用两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漂航,沿海地区一旦出现短缺,即就近卸载支援,并持续将液化天然气的价格维持在4500元到5100元之间,确保终端用户能平稳过冬。金淑萍介绍,为应对高峰,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也在加大互联互通力度,其中中石油和中海油已经互通两条输送管线,中石油和中海油的互联互通串换资源量目前接近每天1000万立方,预计尽快会达到2000万立方,中海油在浙江地区也替换了中石化的100万立方天然气供应,以调配更多资源支持民用燃气供应。下一步国家相关部门仍在推动其他管线的互联互通,更好应对今年以及后期冬季天然气供应的增长。 “事实上今年民用天然气的年消费增速并不高,今年111月份,民用气需求增长预计约10%,但工业、发电、化工的需求增长则在22%到28%之间。”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副总经理谢丹则表示,之前应对冬季的需求高峰,一方面是油气田加大力度生产,另一方面则更多是压缩工业需求保证民生需求,但今年这一经验已不再适用。在业界专家看来,目前的天然气供应之所以还未达到“气荒”程度,一大重要支撑也是国际市场上天然气的供应整体仍是供大于求。“液化天然气市场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华信天然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文庆也表示,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区都在加大出口,加上俄罗斯的供应,全球市场供应充足。

在专家看来,随着能源消费的低碳化转型,未来我国化石能源中的天然气消费仍将经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后期仍要未雨绸缪保障市场的稳定供应。“一方面要完善基础设施,尤其是用于调峰需求的储气罐等设施,另一方面要理顺价格机制,反映市场的稀缺程度。”安迅思研究总监李莉表示,事实上,着眼于未来的天然气需求增长,油气企业已在加大合作力度,比如中俄液化天然气合作的亚马尔项目,以及中石化参与投资的阿拉斯加项目,都将成为天然气供应的重要力量。 2017中国油气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主办,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自国内主要油气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约200人参加了论坛。

更多有关磁力泵的知识文章,请百度搜索“上海家耐磁力泵厂”官网,(https://www.shcilibeng.com)更丰富、更全面的“磁力泵”、“高温磁力泵”、“高压磁力泵”、“高温高压磁力泵”、“氟塑料磁力泵”、“高压磁力漩涡泵”、“自吸式磁力泵”原创知识文章、技术资料、故障解决方案等您来分享!销售咨询技术热线:02164096960 ;13601667253。

未知来源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