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专家回应气荒:煤改气仅占新增用气量的30%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3545


近日,“气荒”问题引发广泛关注,网上热议不断。有种说法认为,天然气需求的暴增是民用“煤改气”所致。不过,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原热能工程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姚强近日回应称,今年天然气供不应求的原因并不在“煤改气”,而主要是由于工业用气和天然气发电量增加比预期迅速。

姚强说,今年经济势头较为强劲,天然气需求增加是全方位的,工业、发电、化工和民用全面增加,造成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是需求侧超预期规模的增长和供给侧始料未及的减少造成的。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天然气消费量1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7%。其中城市燃气增长10.1%,工业增长22.7%,发电增长27.5%,化工增长18.2%。

姚强表示,据统计,目前京津冀“2+26”城实际有319万户完成了“煤改气”,加上集中供暖锅炉改气,预计采暖季将新增天然气需求量为50亿立方米左右。平摊到120天供暖季,即日均需求增量4200万立方米。

“从今年12月份全国用气情况来看,12月全国日均用气量为8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20%左右,也就是日均需求增加1.3亿立方米。也就是说,新增的1.3亿立方米天然气用量,煤改气仅占30%左右。”他说。

对于天然气供应侧减少,姚强称,计划中的海外资源纷纷“掉链子”,一是原定于2017年投运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无法按计划投产,减少日供应能力20003000万立方米/日,二是中亚气相比合同计划供应量减少了40005000万立方米/日,使新投运的陕京四线无法发挥作用,导致供应短缺,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若天然气供应侧不出问题,民用‘煤改气’用量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他进一步指出,针对天然气供应短缺,政策应是压非保民(压低非民用气,保障民用气)。不过,很多地方措施不落实,未能及时制定严格详细的、能落地的措施,未能将增加的用气量用于民用,而给了工业。

据姚强介绍,由于民用气和非民用气价格不同,一些燃气公司“趋利”,打着民用气的名义申请到更多天然气,之后却将低价购得的民用气销售给出价更高的非民用使用,靠赚取差价牟利,使本该保障民生的天然气供给更加紧缺。

在他看来,这种供给短缺是暂时的,国家正多方努力增加天然气有效供应,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民用气供应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另外,姚强认为应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在有条件地区继续实施煤改气改电。一方面,这是治理冬季雾霾的有效方式,今年11月“2+26”城PM2.5同比下降37%,改善程度前所未有,煤改气改电功不可没。另一方面民用煤改气改电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此外,由于民用散煤无法有效治理,替代是最佳途径,“宜气则气、宜电则电”,无法替代也要采用清洁煤。

对于近期热议的“气荒”,姚强表示,我们不能简单指责“煤改气”,要加强对天然气供应和消费的分析,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在煤改气改电设施未完工地,原有燃煤取暖设施也不能拆除,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天然气供应问题做好预案,保障群众供暖。

更多有关磁力泵的知识文章,请百度搜索“上海家耐磁力泵厂”官网,(https://www.shcilibeng.com)更丰富、更全面的“磁力泵”、“高温磁力泵”、“高压磁力泵”、“高温高压磁力泵”、“氟塑料磁力泵”、“高压磁力漩涡泵”、“自吸式磁力泵”原创知识文章、技术资料、故障解决方案等您来分享!销售咨询技术热线:02164096960 ;13601667253。


未知来源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