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触网” 遇上哪些“沟沟坎坎”?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823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 互联网改造三农具有天然优势,然而三农问题并非“触网就灵”。记者在山东、安徽、湖南、广东等地采访了解到,目前存在一些“沟沟坎坎”,制约了电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保鲜难、物流弱 生鲜农产品销售遇瓶颈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不足,如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成为三农‘触网’过程中的突出难题。”浙江侬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新光告诉记者,一些生鲜农产品从田间采摘到打包、物流配送至消费者手中,早已过了保鲜时限,部分“农民网商”难把优质产品送到客户手中。

  农业部市场司信息化推进处处长杨娜说,一些农村地处偏远,电商拿到订单,备齐了土特产品,当地却找不到物流公司。只得组织车辆运到乡镇或县城所在地,导致三农电商成本增加,既不利于电商企业发展,也不利于偏远地区的土特产品与市场对接。


  阿里研究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显示,宁夏、云南、湖南、新疆、安徽、山西、甘肃、贵州、黑龙江、青海等省份是物流问题反映较多的地区。

  人才少、技术缺 农民网商存“内忧”

  记者采访发现,“触网”农民多是“自学成才”,少有“科班出身”,缺乏专业电子商务知识和经营管理技能已经成为制约“触网”农民发展的“内忧”之一。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郭村镇菜农谢光华,高中毕业在家种地,光靠在网上卖芦笋,一年就挣100多万元。白天操持地里芦笋,晚上在“淘宝大学”学习,加上打理网店、培训店员,这让他有些忙不过来。“现在最缺的就是懂网络、会技术的人才,我开3000元/月工资招人,想来的不会,会的不愿来。”谢光华说。

  湖南中农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沙告诉记者,发展电商农业,需要既精通电子商务技术,又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了解农产品特点和市场行情,并能在网购客服中及时解答客户问题,大多数企业往往顾此失彼,自发尝试电子商务均以失败告终。

  安徽省绩溪县农委主任周道清说,目前绩溪县有电商农企40多家,电商人才的匮乏,制约了电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风险大、追溯难 “诚信门槛”待跨越

  多名受访者告诉记者,目前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尚未健全,风险容易放大,“一粒老鼠屎”更易坏了“一锅粥”。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延源长寿食品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剑辉告诉记者,目前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的农产品占到公司业务量的40%,但由于大部分农产品依赖“公司+农户”模式,通过订单向农户购买,一旦一个农户的产品出了问题,整个公司都有可能赔进去。

  记者采访了解到,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网上销售农产品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更容易被放大。“恶名”通过互联网瞬间传遍全国。

  安徽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认为,目前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交易规则、安全追溯、索赔机制、纠纷解决与仲裁等秩序与管理建设不足,难以确保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利益。

  此外,部分“触网”农民不同程度地存在诚信问题。有些农产品标注“有机”,实际没做到;有些所谓的“土鸡蛋”,其实并不“土”。还有生鲜产品重量“缩水”,粮食交易品种掺假等等,这些“诚信门槛”都有待跨越。(记者潘林青、叶婧、于文静、姜刚、吴涛、周勉)


未知来源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
















广州粤海医院好不好
04-05 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