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暖,石油石化装备企业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2020-06-19 23:01:57 sunmedia 3222


近日北京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2017)吸引了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800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近50家,国际展团18个。在这个体现行业冷暖的展会上,中国工业报记者体会到了今年以来石油石化装备行业整体回暖的大趋势。来参会的一位专家表示,从今年大型油气区块的并购买卖到钻井平台数量的一再攀升,都说明油价在回归50美元左右的时候,行业正在脱离寒冬。

而持续低位徘徊的国际油价,依然让石油化工装备面对多重挑战,那么石油装备企业下一步该如何发展?未来的行业机遇在哪里?业内专业人士在展会上给出了全面的分析。

石油工业并未“入冬”

中国石化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在展会上针对整体市场表示,从2013年末开始,石油价格持续低迷,最终跌到30美元/桶。现在不到1年时间,逐渐恢复到了40美元/桶,价格大致徘徊于47美元/桶~53美元/桶之间。按照这个价格区间来说,现在世界石油行业都在说石油工业进入了冬天。傅成玉认为,如果拿2003年~2007年这一段的油价相比,石油行业看似进入了冬天。而按照石油行业的平均成本,这算不上冬天。

“油价处于50美元/桶~60美元/桶,这将是一个新常态。如果油价保持在60美元/桶这个水平,石油工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如果油价高于这一水平,石油工业的发展则会受到新能源的冲击而萎缩。” 

对于石油石化是夕阳产业的说法。傅成玉并不认同,他认为,2016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达到3638万桶,每一天的进口都达到了9.96万桶。这种结构性调整表明石油工业还会持续发展,还要继续发展。全球是这样,中国更不会例外。中国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比62%,这个比重还需要大幅降低煤炭。包括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在解决能源增量需求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次能源的存量需求调整需要更多要靠石油、天然气来解决。

另外,全球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靠发达国家来推动增长,欧盟经济恢复的速度还非常低,日本也停滞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力还是在新兴国家、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全球还有近10亿人没有用上现代能源,就仅仅解决这部分人,来通过他们的消费来带动世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能源,也很难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来实现。到2050年,全球人口还要增加20亿,所以就能源本身来说,石油、天然气非但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沈殿成认为,尽管油价下跌给行业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但同时也是转型升级的好时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外石油石化装备需求减少,竞争更加激烈。但是,石油石化装备行业也迎来了不少机遇。

装备企业机遇在信息技术领域

那么行业机遇在哪里?傅成玉认为,“低油价新常态不意味着我们这个行业不行了。石油石化装备行业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水平升级换代,将生产效率提高。而现在生产方式、技术和管理方式没有真正融入今天最大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如果哪家企业走在前面,谁就会引领这个行业。那么,如何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生产,引入到工业生产过程中来,这是石油企业要认真考虑和着手做的。”

需要强调的是,智能化不是一个机器的智能化,首先是一个信息、大数据的智能化,是一个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是一个生产业态的智能化,是一个企业体系、系统的智能化。如果仅仅考虑是一个产品智能化,它只能在那个产品提高效率,但是在整个体系还不能产生效率,甚至还制约它,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智能化。

傅成玉还表示,在智能化、数字化这种大的未来环境下,石油石化装备行业应该重点解决高能耗的问题,首先是效能的提高,减少能源的消耗,能源消耗少,排放自然少。所以,发展重点放到源头,不要放在事后,释放了二氧化碳之后再去收集、再去处理。源头管控是石油工业应该走在前面的,特别是在中国,中国的能耗强度,也就是单位GDP能耗平均是世界平均的1.7倍。虽然在经济结构中,中国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少一点儿,但也超过了51%,但是没有理由我国的能耗要比欧洲和美国还要高出很多。

高耗能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中国的石油装备工业技术标准低、质量标准低、环境标准低,所以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首先是要把技术标准提上来。石油工业的技术标准还是由原石油部时建的,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标准,今天还在用。所以,国家只从环境标准来严求,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不管,它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如果把能效提高30%~50%,这个应该不是费劲的事儿。GDP可以翻番,能耗还可以不增加。因此,解决环境、气候变化问题,中国第一位要做的是节能,提高能效,不要把精力放在后端治理。

第二个是要应对的是环境问题,曾有一篇报道,北京11400万多起违反环境法律事件,最后只是罚了4000多万人民币,这不是真正的从严管理。没有真正的从严管理、从严治国,再好的东西也实现不起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也指出,不管油价高还是低,对资源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低油价环境下,仍然要加强油气勘探工作,这就需要各种油气设备,并且各方面的要求还要不断提高。“国家要扶持,企业要努力,我们必须储备足够的油气资源,这是不可或缺的。”他说,“油价再低,技术、设备也要不断创新和升级。”

  贝克休斯(中国)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中东亚太区总裁助理胡泊认为,目前,石油石化装备企业最应该重视的是练好内功,为下次油价上涨做准备。他说,许多石油装备是在高油价环境下研发出来的,并不十分适应目前的低油价环境,企业应该从效益出发主动进行自我调整,开发出适应低油价环境下高效节能的装备。

另一机遇在天然气领域

傅成玉认为,行业的下一个机遇还将出现在天然气领域。

目前,中国的天然气储量,特别是页岩气的储量,在世界排名第一位。中国今天遇到的困难,美国在21世纪经历过。美国页岩气真正的突破是2008年,在这之前有30、40年,美国知道有这个资源,但没有开采出来,但没有放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突破了。中国页岩气资源世界最多,第二是阿根廷,第三是美国。

天然气我国资源埋藏的很深,分布在西部山区,没有基础设施,相对成本贵,产量低,2013年的时候测算,打一口井要8000万人民币。

显然成本高的问题最为突出。傅成玉认为,有两个方向解决,一是通过技术进步把成本降下来,二个是通过技术进步把产量提上去。这些年下来,从8000万元一口井到接近5000万元一口井,如果再往后看5到10年还会大幅降低,这就跟美国的发展趋势是一样的。傅成玉还认为,中国的天然气时代到了,要创造一个好的投资和生产环境就要让民企也参与进来,真正进入市场竞争阶段。

未知来源
免责声明:商媒在线所提供的信息及图片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和图片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商媒在线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商媒在线所载文章及图片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商媒在线,商媒在线将立即予以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资讯